图文:智检学院宣传部 排版:刘德羽 校对:孙丰 审核:韩玮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新时代,一群工科学子用传统锁具演绎出别样的青春故事。智能制造与无损检测学院分团委在3月19日和26日开展的“雷锋‘钥’行动,匠心传温情”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设备转化为便民服务平台,让精密机械与人文关怀碰撞出温暖火花。这场持续两天的特色志愿活动不仅服务师生400余人次,更以一把把钥匙为媒介,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3号楼一层的服务点上,由数名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俨然成为校园闪亮的星。他们操作着数控钥匙机,将工科专业的优势转化为民生服务实践。精密测量、模具选配、锉刀加工,每个环节都彰显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工匠精神。活动首日即接待师生150余人,配制的200余把钥匙中,既有传统弹子锁,也包含宿舍及办公室的防盗锁等。


当人文艺术学院送来的30余把钥匙急需配置的消息传来,这支青年突击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配钥匙任务,志愿者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整理分类钥匙,有的专注于配钥匙的操作,有的则对配好的钥匙进行仔细核对与标记,在团队协作中,仅用2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些钥匙不仅是开门的工具,更是打开学科交融之门的密钥。人文艺术学院的老师收到钥匙后,对志愿者们的高效服务和专业精神赞不绝口,表示这些钥匙为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活动现场俨然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通过采访志愿者,他们表示在活动中也深有感慨。一位志愿者学生说到:“当精密公差控制在0.01毫米的钥匙严丝合缝插入锁芯时,我真正理解了‘螺丝钉精神’的现代价值”。智检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倩格说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传承雷锋精神,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随后她还透露,服务队后期计划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未来也将把智能制造技术拓展到社区孤寡老人门锁检修、钥匙配换等民生领域。

这场“小钥匙大情怀”的文明实践,既对准了民生需求的锁孔,也打开了融文汇理的育人新境界,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中培育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创新诠释。正如学院最初在策划这场活动时所说:“智检学子要做永不生锈的智能螺丝钉,既要咬合时代发展的齿轮,也势必要将把温暖传递到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