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来临,高温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确保同学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假期,我们整理了这份防暑防溺水安全指南,请务必认真阅读并转发提醒身边人!
高温出行,防护提示
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外出,如需出行需缩短连续户外活动时间,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涂抹SPF30以上防晒霜。穿着透气、宽松的棉质或亚麻衣物,随身携带遮阳伞或便携风扇。准备一些运动饮料和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用于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清凉油和风油精能提神醒脑、止痛止痒,涂抹在太阳穴、人中穴等部位可缓解不适。
补水饮食,中暑处理
日常需科学补水与调整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次100-150ml,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2L,避免一次性猛灌或饮用过冰饮品。多食用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解暑食物,补充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减少辛辣、油炸食品摄入。如果在出行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慌、胸闷、口渴、多汗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此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重度中暑症状,如热射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用冷水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防溺遵循,务必牢记
不私自或结伴到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戏水。这些水域水情复杂,可能存在暗流、漩涡、水草缠绕等危险,且缺乏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游泳前要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疾病,或处于疲劳、饥饿、饮酒等状态,不宜游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在水中出现头晕、乏力、抽搐等症状,增加溺水风险。
游泳留意,救援方式
游泳应选择正规场馆,确认救生员在岗,了解泳池深浅水区标识,下水前进行5-10分钟热身运动,避免抽筋。发现他人溺水时,要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110、120,切勿盲目下水。可向溺水者抛掷救生圈、长竹竿、泡沫板等漂浮物,或在岸边利用衣物结成绳索拖拽,确保自身安全。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若无意识无呼吸,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智能制造与无损检测学院始终将同学们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此提醒全体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防暑防溺水相关事项,让我们携手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季!应急联系电话:急救中心120、报警电话110、水上救援1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