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切实帮助来自不同民族的新生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大家庭,9月24日,武汉文理学院智能制造与无损检测学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石榴花开文理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会后,学院还组织全体参会师生前往武汉长江新区“石榴籽”工作室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学院党总支书记韩玮、学生党支部书记方腾与来自多个少数民族的新生们欢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民族文化、成长交流与未来展望的温馨之旅。
民族特色鲜活绽放,自我介绍点燃交流热潮。座谈会以“民族同心·筑梦文理”为主题拉开帷幕。韩玮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开场讲话,他代表学院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少数民族新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民族团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韩书记鼓励大家要珍惜大学时光,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在互鉴中共同进步,真正实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随后的自我介绍环节,成为一场小型民族文化展演。来自蒙古族、壮族、傣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新生们依次发言,他们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和家乡,还热情分享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一个个鲜活的文化符号在现场交织,同学们的掌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原本陌生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文化共鸣中迅速消融,一幅多元交融、和谐共生的校园民族团结图景在大家眼前徐徐铺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韩玮和方腾主动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逐一询问大家在饮食、住宿、学业适应及未来规划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困惑。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PU口袋校园学分如何高效获取”“企业微信等校园平台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两位书记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现场手把手指导大家操作校园平台,确保每一个疑问都得到妥善解决,形成了“问-答-解”的高效闭环。
为了让交流氛围更加轻松融洽,学院还贴心准备了茶歇,摆放了水果、点心和饮品。在自由交流时间里,同学们边品尝茶点边畅所欲言,有的分享自己初入大学的感受,有的请教学习上的难题,有的则热情邀请大家去自己的家乡做客。温馨的细节让民族情谊持续升温,整个座谈会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石榴籽”里见同心,民族文化润人心。座谈会结束后,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前往武汉长江新区“石榴籽”工作室参观学习。走进工作室,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厅内陈列着丰富多样的各民族特色展品:做工精美的蒙古族传统服饰、银光闪闪的壮族银饰织锦、栩栩如生的傣族非遗剪纸作品、色彩斑斓的维吾尔族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底蕴。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展品的工艺细节、文化内涵展开热烈讨论。“原来这件维吾尔族手工艺品的图案有这么深刻的寓意!”“壮族的银饰制作工艺太精湛了,真是令人惊叹。”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共绘民族团结新图景,携手奋进新征程。此次少数民族新生座谈会暨“石榴籽”工作室参观活动,是智能制造与无损检测学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不仅为少数民族新生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答疑解惑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了入学初期的实际困难,更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有效提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院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知识竞赛、组织跨民族学习小组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帮扶举措,切实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每一位同学在武汉文理学院这片热土上书写青春华章,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