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汗水与智慧交织的暑期,智能制造与无损检测学院的学子们奔赴产业一线,以实践丈量专业理想。2024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邓春展同学,走进深圳汇得精密有限公司,在精密制造的生产线上,用严谨与热情锻造自己的职业底色。
盛夏的热浪与车间的机床声共振,邓春展带着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探索欲,踏入汇得精密的智能化车间。这里,铝合金电机壳体的高精度加工是主角,0.01mm的误差容忍度,是技术与匠心的双重考验。他主动请缨参与数控加工中心的跟岗学习,从读懂图纸到校准夹具,从输入程序到监测切削参数,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青春的汗水滴落在检测仪器的显示屏上,折射出“零缺陷”制造的执着光芒。
主责三坐标检测的他,将课堂所学的无损检测技术转化为实践利器,反复比对数据曲线,揪出隐藏的微米级偏差;同时,他穿梭于自动化产线间,协助调试工业机器人的抓取路径,记录MES系统如何联动设备与订单。从“单一检测员”到“流程参与者”,他在协作中领悟了精密制造的全局逻辑——智能工厂的每一颗螺丝,都是数据与硬件的共舞。
短暂的实践落下帷幕,邓春展带回的不仅是技能证书上的新项,更是对产业真实的认知。他曾在深夜与工程师讨论“刀具磨损对电池托盘平面度的影响”,也亲历过紧急订单下多部门的无缝协同。这些瞬间让他明白:新能源汽车的飞驰,始于车间里每一道工序的极致追求。离厂前,他在实习笔记中写道:“精度没有99%,只有100%——这是智能制造给我的青春启示。”
邓春展的故事,是学院“匠心铸才”理念的缩影。当青春与高端制造相遇,课堂的理论便有了金属的温度与数据的脉搏。未来,更多如他一般的文理学子,将继续以车间为课堂、以产业为导师,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镌刻属于这一世代的工业印记!